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惠斯陶勒盖碑文”和“人体全身记录手稿”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体育
蒙通社乌兰巴托4月24日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蒙古国古代遗产“惠斯陶勒盖碑文”和“人体全身记录手稿”已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事会执行局第221届会议于本月2日至17日间在法国巴黎召开,讨论并决定是否将各国提名的74项文献遗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此次会议注册并认证了由蒙古国申报的 “惠斯陶勒盖碑文1”和“人体全身记录手稿” 蒙文文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惠斯陶勒盖碑文”文献遗产是可追溯到公元601年,以蒙古婆罗米文215个字符书写、由100个单词组成的碑文。
这座碑文于1967年在布拉干省莫戈德县惠斯陶勒盖地方被发现,是一份具有古代文字、语言、游牧民族历史、文化、习俗、宗教、崇拜仪式等信息的罕见遗产。这也证明,中亚游牧民族蒙古人使用他们自己话语的文字和语言来记录。该碑文是确定蒙古人历史、民族起源、文化、宗教和语言演变的重要资料。它不仅将蒙古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向前推进了600年,而且见证了当时各民族进行文字交流并创造文献记录的历史。
“人体全身记录手稿”文献遗产是18世纪中期西方和东方传统医学手稿。
此作品不仅具有蒙古族自古以来对人体结构的丰富知识和独特术语,而且结合其他外国科学家的作品丰富,是促进了这一研究成果,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此外,从历史角度看,上述资料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证明了推动西医与蒙医结合发展并在实践中应用的潮流从18世界开始,也是为人类创造的“重要记忆”。
据了解,蒙古国于2011年将《黄金史》和蒙古文《丹珠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2013年将九珍《甘珠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而于2017年和2023年将丹珠尔纪念碑和绰克图台吉石刻分别被列入。
据悉,“世界记忆名录”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旨在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中规定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促进文化遗产利用,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重要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