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孟赫珠拉:蒙古国和印度学者为两国关系书写了美好的历史
专访
正值蒙古国和印度建交70周年之际,本社记者就两国合作关系,特别是两国人民间友好关系采访了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地区与多边合作研究室研究员恩·孟赫珠拉。
问:蒙古国和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友好关系。这一友好关系如何建立的?
答:蒙古国和印度的关系源远流长,是根植于两国之间的宗教和文化纽带。尽管地理上相距遥远,蒙印却拥有超过2700年的历史和文化联系,彼此视对方为精神邻居。以佛教和文化纽带为基础发展到今天的两国关系,已在两国人民间创造了共同的宗教文化价值观并进一步强化。1947年,蒙古人民共和国代表曾参加在新德里举行的第一次亚洲关系会议并与印度首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会见,是为蒙古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印方提出建立外交关系并于1955年12月24日蒙古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成为我们两国现代关系的基础。当时,印度是第一个与蒙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问:今年是两国建交70周年,两国关系是如何发展至今的?
答:自建交以来,蒙印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署了多项重要合作文件,旨在拓展两国合作关系。蒙古政府于1956年决定在新德里设立大使馆。而印度则于1970年12月9日在乌兰巴托开设了大使馆,是极大地加强了两国关系。由此,两国高层互访也随之开启。
民主、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等共同利益,除了两国在政治、宗教和文化领域传统的友好关系之外,也创造了两国在其他许多领域建立和发展合作关系的条件。蒙古国于1994年首次批准其外交政策构想并于2011年进行了修正,将“精神邻国”印度视为“第三邻国”。
2009年,蒙古国总统查·额勒贝格道尔吉首次出访印度,两国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2015年,正值蒙古国和印度建交60周年之际,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访问蒙古国,将全面伙伴关系提升至战略伙伴关系并开启了新阶段。
自那时起,两国关系一贯以战略伙伴关系为基础,扩展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等许多领域合作。
问:两国公民无疑为加强两国关系发挥重要作用。有哪些故事体现两国友好关系?
答:1947年,第一次亚洲关系会议在新德里举行,来自26个亚洲国家的100多名代表参会,其中蒙古代表科学院秘书沙·鲁布桑瓦恩达恩和大学研究员拉·诺日布萨玛布参会。
参加亚洲关系会议对于我国的独立和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具有重要意义。
印度科学家拉古·维拉教授曾向两国政府表达了访问蒙古的愿望并于1955年应蒙古科学院的邀请访蒙。他在苏联和蒙古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旅行和研究,研究了手稿、绘画、雕塑、岩画和碑文。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尤·泽登巴尔接见他时强调,“他是第一位赴蒙古开启两国人民间新型文化关系的印度人。”
蒙古国和印度在政治、社会和研究机构框架内的沟通并在宗教、文化和卫生领域的民间和个人之间的积极沟通,有许多美丽的故事都有助于树立对各自的积极了解并加强互信。
问:两国经贸合作近期取得哪些成果?
答:印度拥有强大的购买力,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因此未来两国经贸关系极有可能发展。蒙古国从印度进口各种药品和医药原料。近年来,印度愿从蒙古国进口矿产品,包括焦煤、萤石、铜精矿、铁矿石以及羊毛和羊绒等。
目前,两国正在联合实施的重大项目之一是炼油厂。该项目最初于2015年莫迪总理访问蒙古国期间由双方商定。双方决定用印度提供的13亿美元优惠贷款,建设第一座炼油厂,以确保蒙古国的经济和能源独立。该项目分四个阶段实施,计划于2026年竣工,2027年投入使用。
问:如何看待两国关系前景?
答:蒙印两国关系正在不断拓展,超越了仅仅基于佛教、文化和古代联系的范围。印度是在经济、军事、教育、文化、人道主义和技术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今后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机会和范围无疑将不断扩大。